国和夏国的情状,官员和太学生们都有无数种不同的说法,叫人难以分辨真假。
晁补之的眼神微微闪动了一下,沉声道:“韩德让、韩昌父子在辽秉政时,辽国国势蒸蒸日上,好此次挫败了我朝北伐,中原百姓莫不切齿痛恨,士大夫直欲食其肉而寝其皮。可当时谁也没能看到,恰恰因为韩氏见用,华族在辽国的地位日渐提升,几乎与契丹人不相上下,汉人生息繁衍,占了辽国国中人口的大部分。韩氏族灭之后,契丹人对汉人心怀戒备,不但大大削减了汉儿将门的兵权,还强迫汉儿做契丹人的打扮,将国中各族分为三等,契丹人为第一等,女真、室韦等族为第二等,汉人为第三等。汉人冒犯了契丹人,最轻的责罚是鞭笞,动辄断手断脚,甚至身死族灭。上等人杀了汉人,却只轻轻罚钱了事,更多的是官官相护,不了了之。”
“竟有此事?”赵行德心头火起。宋国朝廷准备北伐的时候,便有朝臣想要幽燕父老牵牛送酒犒劳王师,平常却视汉儿为辽国之人,甚至和辽国有互相将越过边境的逃人交给对方处置的协定。因此这辽国国内人分等之事,宋国朝廷一并没有在国中广为宣扬,士大夫知晓此事的,有的深以为耻,并不提及,有的觉得与我国无关,也无所谓。太学中隐隐有这方面的传闻,赵行德原本不信,他记得四等人制度乃是两百年后的元朝才兴起的,谁料在这时代居然已经被创设出来了。
晁补之露出一丝沉痛之色,继续道:“当初在承天萧太后的支持下,韩氏在辽国大力宣扬汉学,汉字,韩氏族灭后,汉字一律不许再用,许多华族子弟若无父母教导,便从此成为目不识丁之人。契丹耶律氏中更有心思深沉之辈,在汉儿将门中强行推行讲契丹话,用契丹字,许多汉儿已经忘了自己的本来出身,死心塌地为契丹人做走狗奴才。北地苦寒贫瘠,契丹人好奢靡,又颇宠信礼佛,喜欢中原的丝绸茶叶和夏国产出的诸多精巧,因此便将大量的汉人发卖为奴,农忙时在胡族的监督下在田间劳作,农闲时锁在工坊里日夜劳作,生产出来粮食酿成烧酒,也制作一些粗陋的物事与宋夏两国交换。工坊里的男丁往往积劳成疾,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大多活不过四十岁,既不可能成亲,也没有子嗣,这正中了契丹人的下怀,因为这样可以减少汉人在辽国人中的比例。辽国国中笃信佛教,汉儿传言,今生今世,将后生后世八百年的苦都吃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