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责任。他深知,通过自己的推演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华军在战场上的损失,确保每一次冲锋都能取得应有的战果。这不仅仅是对胜利的追求,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战士们的负责。
\n
\n
此外,华朝还有极为先进的通讯工具——无线电报。这种神奇的装置让张循能够实时掌握战场的动态,无论是远方的战报还是近在咫尺的敌情,都能第一时间传入他的耳中。这使得他能够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战略战术,做出最为明智的决策。
\n
\n
同时,无线电报的另一大作用,便是让他能够随时了解国内的政治状况。即便身处遥远的战场,他也能对国内的局势了如指掌,从而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内乱和动荡。这种全方位的信息掌控能力,再加上他对内阁首辅诸葛亮的深厚信任,使得张循更加坚定地选择了御驾亲征、一统全球的道路。他相信,在自己的带领下,华朝必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时代。
\n
\n
张循皇帝站在皇宫门前的主席台上,他的身影在初升的朝阳下显得愈发庄重与威严。通过高音喇叭,他那激昂而铿锵的话语回荡在整个广场,传达到每一位参加誓师大会的将士、官员以及百姓代表的耳中,激起他们内心深处的热血与激情。
\n
\n
“诸位大臣,百姓代表,以及英勇的将士们,今日,我们齐聚一堂,站在这历史悠久的洛阳皇宫广场之上,共同见证一个伟大时刻的降临。朕站在这里,心中激荡着无尽的豪情与壮志,因为我们即将携手踏上一段前所未有的征程,一段将华朝的旗帜插遍全世界的壮丽旅途!”
\n
\n
皇帝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感慨,他继续说道:“回首过去,自太平前十年(184年)起,朕便与三公将军一同揭竿而起,领导着黄巾军奋勇抗争,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我们虽屡遭挫折,但从未屈服。那一年,我们历经了无数的磨难与考验,起义虽然最终失败,我们被迫逃往太行山的深处,但请诸位铭记,朕的心中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
\n
\n
他的声音逐渐高昂起来:“太平前五年(189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