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由于设计巧妙,无论是军队还是教派帮会,总能够从太平令之中,找到自己的根源。
明朝中后期,社会矛盾开始加剧,民间势力不断崛起,诸如闻香教和青阳教等,几十个民间势力都带着白莲教的印记,虽然他们独立创建,打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的主张,但最终还是会被视为白莲教的分支。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连白莲教都能够做到这样,太平令也就更不消说了。
所以,莫看只是两块小小的太平令,可它却凝聚了前人的智慧结晶,将华夏民族的这种思想,琢磨得通透,并善加利用,使得太平令拥有了巨大的价值!
若项穆和石崇圣得以见识,怕是要膜拜起来,因为这简直就是制器的最高境界,设计与制造太平令的人,智慧该是多么的超凡入圣!
也正因为正视了太平令的价值,李秘就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
太平令到底该如何措置?他是否能信得过左黯,将太平令交给他?
李秘如今是无法从朝堂分身的,他身上的头衔太多,官职太重,朱翊钧甚至将京城和宫禁的防务都交到了李秘的手中。
若李秘得了太平令,是如何都瞒不过朱翊钧,要么将太平令上交,要么他与朱翊钧之间辛苦建立起来的信任纽带,会被太平令再度切断和粉碎。
可左黯毕竟是江湖人,将太平令交给左黯,也就相当于将太平令留在了民间,这就形成了一股对抗朝廷的隐藏力量,而且还是非常巨大的一股力量!
或许左黯不会起义造反,或许现在还暂时不会,但左黯总有死去的一天,太平令留在民间一日,对朝廷便是隐患与威胁。
至于毁去这个太平令,李秘是从来不会去想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