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告知他们主要版块的内容。然后在凌晨一点左右,各地各版的《东亚日报》开始最初的制版,再接着,他们会等待一个小时,在凌晨两点时,如果没有总社指示改动,那么各地的报社都会在这一时间内印制,一个小时后,新一天的《东亚日报》就会运出印刷厂,首先送往各站点,然后再由数以万计的兼职送报童将报纸送往定户的手中。
每天早晨8点之前,报纸会送到各大中城市的客户的面前,与早餐一同陪伴着他们,多年以来一直如此……
当然,也就是在时针指向午夜十二点之后,总社中忙碌了一天的记者、编辑们便开休息,于他们而言,这又是平静的一天。今天没有什么大新闻
对于国家和民众而言,这是好事。
天下承平!万事太平!
这是好事,但对于新闻业者来说,这并不是件好事。每一个记者都需要大新闻,一个能够震惊世人的大新闻,但是,这样的机遇总是太小了,没有大新闻,依靠那引起淡不出奇的新闻,很难成为“名记”,如何发掘新闻,是记者们必须学会的课业。
作为一名记者,毕业于东亚同文学校的汪兆铭,无疑是一个幸运儿,九年前与同文学校说读的他,在对俄战争期间,作为预官进入军队,他以军人的身份发表的《战地日记》不仅令他自己成为了英雄,同样也让他成为一名记者,战争结束于军队退役后,他便进入了《东亚日报》,从那时起,他便于社会部关注着民生等新闻,与其它记者记录事件不同,他更多的时候是在为底层的民众呼喊,为工人,帮助他们争取八小时工作制,为农民,呼吁政府减税,在政治上,更是呼吁制宪,总之,对尖锐的社会问题的抨击,使得他成为知名的社会新闻记者,甚至有人曾笑谈,假如有一天开放咨议院咨议员选举或者举行国会议员选举的话,他一定能够凭着自己为民发声的名声,在其中获得一席之地。
当然,这一切,实在太过遥远了,对于现在的汪兆铭来说,作为值班编辑的他,正躺在办公室里的那张五十公分宽的行军床上,正准备进入梦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