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保韦俊,两个人有很深厚的情谊,于是韦俊在困境之下,才想到要去投李秀成,虽然作为太平天国的忠王,很受湘军的痛恨,可是统兵官们谈起作为个人的李秀成,觉得他还是个忠厚的人,谁不愿意有这样一位雪中送炭的同僚呢?
另外大家也说起陈玉成,“明明叫做‘英王’,这件事情上却半点不英明,他本是韦俊的部下,何苦为难老上司?若说他的叔叔陈承瑢在南京内讧之后给洪逆处死,这事原本也怪不得韦俊,明明陈承瑢还是站韦昌辉那一边,他何必这样?若是放了韦俊过江,起码韦俊不会归顺朝廷,自从韦俊来降,太平军声势更衰。”
一听大家在讲陈玉成的不是,黄品贤心里就一阵难过,陈玉成在他心中,是玉雕的神像一般的人物,他是不希望陈玉成有这样的不完美,英王应该是纯粹无瑕的。
另外这件事的后果也真的是严重,韦俊不同于普通的太平军将领,他毕竟是北王的弟弟,受封为“国宗”的,虽然韦昌辉给处死,但北王一脉毕竟是当初一同在金田起事的,又受封王爵,韦氏家族在太平天国的地位毕竟不同一般,也是核心层的象征,如今韦俊却投降了清军,这对于人心的震动是相当大的,仿佛是天京事变的尾声,到这里终于是一个结束。
这时有人在后面招呼:“什长,吃饭了,外面乌漆墨黑,你还望什么哩?”
黄品贤转头一看,是自己本什的顾邦彦,原本是叫做顾大邦的,那一回在湘阴招募的兵勇,到了军中,见了些世面,比如说营地里要讲究卫生,不准许随地大小便,这个和太平军里的规矩是一样的,到了这时候,便觉得这个名字有不够雅致,有一天便和自己说,“贤哥,你是读书识字的,能不能帮我把这名字改一下?‘大邦大邦’的,听着实在有点土。”
顾大邦粗中有细,私下里多是称兄道弟,对着黄品贤叫“贤哥”。
黄品贤当时笑着说:“也没什么不好,显得气魄很宏大啊,况且我哪里读过几本书?你不如找曹先生,或者柳先生,都是很好说话的。”
顾大邦摇着头,拉住黄品贤的胳膊摇晃着:“贤哥,你不要推脱嘛,我瞧你成天看书,那上面的字我都不认得几个,你却都能读下来,你的学问我看比那些先生们也差不多,你就给我改一下名字,又能怎么?”
黄品贤给他磨不过,只得说道:“等我好好想一想。”
然而黄品贤也是为难,他虽然读过一些书,多是小说,要说给人改名字,实在是头痛,于是黄品贤想了好一阵,有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