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珑对于儒家经典,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只知皮毛,不过营中的先生们,对于曾大帅的那一份《讨粤匪檄》可是推崇备至,“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
温采元就曾经说过,“西儒本来也罢了,他们念他们的经,我们读我们的四书五经,然而策动着反叛,可是万万不成的,不仅如此,还要将孔孟圣人,程朱先贤全都毁弃,这便不是一国一姓之争,而是我华夏与西洋之争,不要说什么耶稣会士天主教士,就算他们的耶稣如今自己来了,倘若要做这件事,也是要明正典刑的,他号称天父之子,只该教人行善,哪里是要教人作乱?”
林珑当时听了便笑:“拷问耶稣,那可有趣。”
就好像荣国府的老祖宗说的,“若不与大人争光,凭他(宝玉)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
此时温采元看着林珑,本来叫做“林龙”,后来加入湘军,读得书更多了,有一天忽然发现自己原本的名字有些太过直白,不够迂回含蓄,便改了一个“珑”字,倒是人如其名了,着实是一个玲珑的,虽然乃是营官的表弟,又正是锐气正盛的年纪,倒是不肯随意得罪人,性情明朗,长得也好,面部骨骼比黄品贤要展开一些,也略长些,比起黄品贤巴掌脸的秀雅,林珑下颏圆润,更显得明朗坚实,鼻梁很高,两只桃心眼,双眼皮又大又深,非常明显,嘴唇颇有个性,又带了大方的气质,笑起来会舒展得很开,整张脸轮廓鲜明,又很秀气,这人其实蛮不错,只是有一些事情做得就是……
温采元与他谈着太平军掳劫的读书人,“除了那一班本来便是江湖落魄的,踊跃助匪,正经士人都不过是暂且偷生,以图将来,纵然有一时之温饱,终究不肯甘心从贼,若有机缘,便会逃脱,一时不得脱,便设法揭示贼之罪孽,我为发逆草拟文告,‘天王列王下理天下人民’,便将‘理’字去了一笔,写成‘埋’字。”
林珑脑子略一转,便笑得前仰后合:“‘下埋天下人民’,温先生你可真想得出,我就说像是你们这样读了许多书的人,最刁钻不过,那些粤匪大瞪着两只眼睛,将你这告示张贴了出去。”
温采元笑道:“其实并未瞒过去,给黄品贤看到,拿过来和我讲,‘先生少写了一笔,我已经给先生添加上,今后千万谨慎,莫要再如此’。”
林珑的神情登时便是一顿:“能给先生挑错别字,这人可以啊。”
温采元轻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