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恩和的经纪人就告知了杂志只能提关于电影方面的问题,也无损他们的喜悦。只要打出金恩和访谈的噱头,那就是销量啊!
记者首先问了金恩和一个最大的问题:“《孩子们》备受好评,但同时争议也很大。那么金恩和xi觉得《孩子们》主要想表达是什么呢?”
金恩和想了想,回答:“其实电影的剧本在拍摄过程中改动过多次。但是我认为,影片的核心并不是追凶,而是黄教授出场时的那段剧情。我不知道记者先生还记得吗?黄教授在出场时所讲述的认知失调理论。”
记者立刻想起了:“就是黄教授对学生们讲了一个美国邪教预言了世界末日,但到期并没有实现,信徒不但没有幡然醒悟,反而更加坚定了信念,认为是自己的虔诚感动了上帝,所以改变了世界末日到来的悲惨结局的例子吗?”
金恩和点头:“您说的没错。其实我也看过大家的评论,感觉大家似乎对结局有一点误解。电影最后并没有说,那个屠夫就是凶手啊~”
记者很惊奇:“金恩和xi是说,其实那个屠夫不是凶手?可是证据不是都指向他了吗?”
金恩和笑容狡黠:“您在看前半段的时候,难道没有跟着黄教授的思路,认定钟浩的父亲就是凶手吗?”
记者惊呆:Σ(°△°|||)︴
李圭满笑着接过话题:“屠夫是不是凶手并不重要,否则到了那里影片就可以结局了。实际上不管是最后姜真没有如几年前那样,坚持认定屠夫是凶手;还是最后钟浩妈妈揭露事实真相:当初钟浩妈妈只是不相信孩子已经死去,希望引起警察重视怕他们放弃寻找孩子们,所以才故意骗警察那个孩子的声音是她的儿子。都是在传递一个主题:绞尽脑汁证明自己信仰的合理性,不惜扭曲现实和常识,是根植于我们每个人人性中的弱点。”
“其实,姜真最后看着屠夫丢下一句‘你有证据吗’扬长而去后的绝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