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窗外的戛纳街景怔怔发神。
\n
\n
脑中全是那个“联盟”。
\n
\n
作为一个在香港电影圈摸爬滚打三十年的老兵,同样也是电影公司老板,陈可新太清楚有这么一个“联盟”,对华语电影意味着什么。
\n
\n
像他,要不是有奈飞出面,有罗芮·艾斯纳家族的个人关系,这次想组织一个提前看片会都不定能凑齐几个人。
\n
\n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情况,而是所有中港澳台的绝大部分导演,走上国际舞台时,都会面临的窘境。就像他听说,有个叫做李杨的内地导演,当初要不是遇到陈诺,差点因为卖不出电影,饿死在戛纳街头。
\n
\n
造成这种困难得因素,要只是因为东西方文化壁垒那也就算了。
\n
\n
但是,偏偏不是。
\n
\n
韩国人在这方面做得极好。
\n
\n
《海云台》《不可饶恕》《下女》《阳光姐妹淘》,一部接着一部,在全球市场上大放异彩。《母亲》更别说了,一部文艺片电影全球票房卖了7000多万美元!
\n
\n
虽然有戛纳影帝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加成。不过,要不是有全球发行的底气,一个2000多万人的市场,敢开出天价合同,到中国来请人?
\n
\n
为什么中韩电影这些年来,差距越来越大?
\n
\n
不是中国电影真的有多差,是因为韩国电影产业内部有它的一套文化输出体系。
\n
\n
CJ娱乐、Lotte Eai和Showbox等大公司在国内竞争,但在国际推广时,却是通过韩国政府的KoFIC(韩国电影振兴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