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可谓屡见不鲜了’。
\n
\n
这句话非常重要。它就是解开题目当中潜台词部分的钥匙——也就是大家写出来的作文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那‘现实生活’是不是等于只要现实世界中发生的事例,都可以纳入写作范围?要真是这样,那就无远弗届了。
\n
\n
这里的‘现实生活’是有明确指向的。它考的既然是我们这些高中生,当然是希望我们联系自己的现实。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过‘慎于难而忽于易’的事?‘慎于难而忽于易’这句话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启发和指导意义?
\n
\n
只有在这个审题的基础上,构筑了这篇作文的底层逻辑,然后才能更加自然地上升一层——由无数个‘我们’构成的这个社会,有没有过‘慎于难而忽于易’的事?很多同学忽略了高层次的立意是要逐步搭建起来的,在写作中常常一起笔就唱高调,一杆子就往‘社会’‘国家’‘民族’‘全人类’的高度上捅,就会显得生硬。
\n
\n
而且我们的出题人,其实未必就想让大家唱高调。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我们还可以回顾一下去年的高考作文,材料是一则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但分析部分却很长……”
\n
\n
张潮越讲越顺畅,台下的师生越听越入神。顾言悄声对张婷道:“张潮这小子一点也不怯场啊。这讲的是深入浅出,有些角度我都没有想到。”
\n
\n
张婷点点头道:“他……确实不简单啊。他这脑子怎么长的,对出题人的心理揣摩得这么细腻。”
\n
\n
顾言道:“你可真是捡到了个宝。今年高考,他说不定还能给大家一个惊喜。”
\n
\n
张婷捂着嘴笑道:“别是惊吓就好了。”
\n
\n
顾言道:“就是他的总分,这个……”
\n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