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九岁小的六岁,来了这学堂正好送进去学点知识,保家的老母老父在学堂帮着做些杂事,妻子也谋了学堂的厨房差事。
因着学堂扩招了很多学生,学子人数上涨,何善泽又要准备科考,所以在孔先生适应后,何善泽就把需要吃力带的新生交给了孔先生,这是二人商谈后的安排。
孔先生并没有不愿意,反而乐在其中。其实一开始听到来做老师这事,孔先生就很惊喜,当初就因为自己只有秀才功名所以府城没有学堂愿意收下自己的自荐书,这才转而写起了书,也是运气好书能卖上几个钱。
现在年事已高,写书已经稳当,可还是想找些事来做,又不能像以前年轻那会儿背上行囊就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现下首先第一个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妻子。
如今能在学堂教书,每日过的很充实,妻子在身边陪着,偶尔闲暇时再写写自己的书,想想也是很舒服。再加上赵云兰承诺不会干涉两位先生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唯一的要求就是要保证来学堂念书的孩子都得把字认会。
孔先生不仅接过了教新生的任务,还帮忙分担着老生的教学,每日教学量大,但并不觉得疲惫,一到上课时间神采奕奕。
孔老夫人也和村里人熟悉了,赵云兰时常邀请孔老夫人去家里喝茶,一来二去,孔老夫人和王氏倒是聊的热络。
村里除了学堂这事热闹,还有一事就是工坊大量招工,李明义跟着云兰忙完招生的事又接着忙招工的事,二人就没停歇过,赵云兰还在这过年期间瘦下来了。
肥皂坊改造,现在建的更规范更宽敞,工人也需要更多。过年期间,李大山带着运输队在外面跑,定出去了不少肥皂,好在工坊里有存货,所以目前还能及时供上货,但是吴家那边还需要大量的货品,现在要招更多的妇女工人。李家村能用上的妇女姑娘都来了这肥皂坊。
赵云兰还是一如既往的先从本村和赵家村招人,招不满才把名额放出去,外村人来应聘是需要具保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