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侄子也是越发的喜欢。让他们随行左右,一路上还偶尔考校,考校完了还给他们谈了谈自己处理军政要务的心得体会。</br>这一行,足足走了三个多月。</br>等到前脚李三郎刚回到长安,几日后唐军就再度出兵了,十五万唐军出滏口、井陉直取邺城,另有关中诸州出兵六万,从黎阳渡河,进围邺城。</br>汉军对此也算是有所准备,加固了邺城的城防,并且囤聚了大量的粮草和军资。</br>刘玄机本人去了信都,而将邺城留给了韦孝矩把守。</br>邺城是大城,守军也足有两万余,围城的唐军则有二十万之多,李元徽命人打造了大量的攻城器械,其中包括云梯、井阑、发石机、床弩.</br>在围城的第一个月,李元徽尝试了多种方法攻城,但都被韦孝矩一一化解。</br>先是采用最为传统的方法,负土填壕,蚁附攀城。城外的壕沟是填平了,等到开始爬城墙的时候,唐军就开始出现大量伤亡。连续日猛攻十日,伤亡万余人。</br>李元徽于是开始寻求别的攻城之法,挖地道也试过了,耗时耗力,结果完全不顶用。</br>有人提出建议,可以决漳水灌城,被李元徽否决了</br>等到第二个月开始,唐军除了日常用投石机、床弩轰炸城头以外,已经不再冲击城墙了。</br>韦孝矩见状反而心生忧虑,因为一统天下的大唐并不惧怕消耗战。</br>韦孝矩跟刘玄机所献之策乃是利用邺城消耗唐军锐气和兵力,刘玄机则率领发两州之兵,伺机而动。</br>而大唐初时攻城不顺之后,立即不再攻城而选择围城的根本原因,是李元徽想起了一个人。</br>唱罢阴山《敕勒歌》,英雄涕泪老来多。生持魏武朝天笏,死授条侯杀贼戈。</br>六镇华夷传露布,九龙风雨聚漳河。祇今尚有清流月,曾照高王万马过。</br>这是袁枚写的《过邺下吊高神武》。他现在带着大军围着的地方就是邺城,不远处的那条河,就是漳河。</br>高王怎么没得?不就是打玉璧没打下来,损兵折将自己气死了。</br>所以李元徽看着漳河水不禁打了个寒颤,他的封号是齐王,似乎是冥冥之中跟历史上北齐有所关联。</br>如果他也上头了,不顾一切的强攻邺城,会不会步高王后尘?极有可能。</br>所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