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保护赵祯的便是入内内侍省的武装宦官。
\n
\n
也不知是否是想到了这一出,赵祯微一点头后便吩咐道:“就……王中正吧。”
\n
\n
有心提拔自己人的王守规一愣,看似有些不情愿,但也不敢忤逆官家。
\n
\n
不多时,一名身材魁梧的年轻宦官便来到了殿内,正是官至东头供奉官的王中正。
\n
\n
鉴于去年的宫变无疑是一出丑闻,赵祯并没有细说的意思,只是简单地向赵旸介绍了王中正,幼年因父任荫补而入内黄门,“根正苗红”的“世代宦官”,去年在“庆历宫变”中护驾有功,年仅十八岁便官至东头供奉官,英勇忠诚,值得信任。
\n
\n
赞此人对那场宫变并不是很了解的赵旸也没提出什么异议,毕竟他只是需要人手,派谁都一样,既然官家觉得可信,那就行了。
\n
\n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般情况下,赵旸的武职,区区一个禁军营级指挥使,在王中正这个东头供奉官面前,后者都不带正眼去瞧的。
\n
\n
好在赵祯还给了赵旸一个“尚书省工部司员外郎”的文职寄禄官,从七品,否则被保护的对象还不如保护他的职位品秩高,这会儿提出来着实让人尴尬。
\n
\n
有意思的是,年仅十八岁的王中正似乎有着严谨的性格,他在领命后便提了一个让赵祯感到有些棘手的疑问:“……官家命卑职等人听从小郎君的命令,不知……可有限制?”
\n
\n
赵旸眨眨眼看向赵祯。
\n
\n
瞥了眼作怪的赵旸,赵祯略一思忖后,便指着他对王中正说道:“除非这小子造反投敌,介时你等就把他绑了带到朕处,否则便听命于他。”
\n
\n
别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