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姑娘说的民生问题,其实纵观历史不乏有贤良“哀民生之多艰”,只是基本止步于“哀”,无有言语能对此做出改进。”
“非但没有,而是有能力改进之人去不得朝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嗯?”
“今上重文,然文学治国,理学却是发展的根基。从犁地的木犁到曲辕犁,再到灌溉的龙骨水车翻车,修渠挖井的深度都是理学范畴,此类改善民生之器具至今连发明者都存疑,而理学之人才也无法通过科举,自然千年未有之改进。”
“你还晓得墨家机关术?”男子听着她的话有些像墨家的理念,顿觉豁然开朗。机关术是墨家的本领,而经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朝廷的科举长年被儒家把持,两个完全不同的学派选拔的人才自然不一样。
“不晓得。”
“那你……”
“都是看的,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之法,而非哀这哀那的。”那些大儒生不是没有看到民生问题,然而哀了几千年都无有任何措施,沈清茗是打心眼里不屑的,那些人枉为贤良。
“这样呀。”男子思忖了下:“那姑娘可否与在下细说对农户的策略?”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