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你来我往的无声交流,做的还挺热乎。
\n
\n
甚至张红家的豆腐都能预定了,也省得做多做少,处理起来麻烦。
\n
\n
如今日子有了盼头,晚上聊天时话题都多了不少,还有人琢磨着日子:
\n
\n
“这端午就要到了,我前两天说去先割把艾草呢,结果愣没找着。”
\n
\n
“你找了?我也找了,也没找到。找到的也都被人家割走了。”
\n
\n
“这群做生意的真是,割艾草都割到咱村儿了,一点不留。”
\n
\n
村里现在住人的不多,家家户户也就门上墙根放一把艾草。就这都找不到,可见周围村子里那些割艾草去市里头卖的人,那是雁过拔毛,一点余地不留。
\n
\n
大伙儿说起这个就嘀咕,但没人去问乌兰家那大片的艾草能不能割一把。
\n
\n
干了活的都知道,老宋家都能分出那么一大片地专门种这个,那能卖的便宜吗?
\n
\n
凡是要钱的,他们咋好意思张口呢?人家啥事儿都念着村里人,他们可不能厚脸皮。
\n
\n
倒是有人提醒道:“乌兰,靠石头坡那片艾草地,你得安排人多盯着些。小心人家夜里来偷,那一块儿又没住人……”
\n
\n
“没必要,栏网一两米高,总不至于有人为了偷艾草还翻过去吧?”有人谨慎,也有人大大咧咧。
\n
\n
“话不能这么说,人家铁了心要偷,什么能拦住啊?真要是开着卡车过来,拿大钳子把那铁丝剪了,连夜割完,你找都找不着人。”
\n
\n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