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其说是想要骂谁,我觉得《浮夸》这首歌更多的是一种讽刺。是讽刺这个压制人的社会。幸运儿并不多,若然未当过,就知他为何。”</br>“我们每个人的压力在生活中越来越大,每当抑郁时,怀疑时,期待宣泄时,《浮夸》就太适合了.”</br>“.”</br>“说的真有道理啊!”</br>娜娜子看着网上的各种分析,小脑袋搁那一点一点的~</br>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困了搁那打瞌睡呢,实际上是在赞同网上对于白又楼的彩虹屁。</br>当然了,她刚刚看得那些彩虹屁都算比较客观的了,更离谱的是很多人把这歌的情境和白又楼本人联系上了。</br>效果有点类似于.当初白又楼在“洗白”后第一次上访谈节目“真心流露”那回。</br>一句话概括:人们透过坚硬带刺的外壳,看到了他柔软的内心。</br>再说就有点恶心了,但味儿确实是这么个味儿。</br>至于为啥变成了这种调调?</br>嘿!白又楼粉丝里头,文青女占比是越来越多了.</br>当然了,其实也不止他一个人有这样的待遇,对于一首歌进行各种乱七八糟的分析,很常见。</br>国内网友人均做题家,谁还没做过阅读理解喽。</br>很多人都忘不了“鱼的眼睛里泛着诡异的光芒”,或者“一颗是枣树,另一颗还是枣树。”</br>过度理解这玩意,适用于各种文字载体或者影视作品。</br>很多歌手的歌都被这么分析过,有些倒霉蛋从音律到平仄被喷的一无是处。</br>而白又楼之所以能被讨论上热搜,主要还是因为他本人经常破圈的原因。</br>不少艺人的出名,仅限于他们自己的粉丝,干了什么事儿,放了什么屁,只有粉丝会关注。</br>白又楼的名字算是已经到了路人都耳熟能详的地步了。</br>看看这小子又整了什么活儿。</br>自带破圈效应。</br>很显然,这玩意对于任何作品的宣传都是一个不错的加成。</br>当然了,如果白又楼哪天栽个大跟头,同样也会瞬间坏事传千里就是了。</br>娜娜子之所以这样子认真地研究白又楼在网上的“案例”,其实也不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