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怎么改都是徒劳。”
\n
\n
花纶说话的语调很慢,慢条斯理间却带着强烈的攻击性。
\n
\n
夏之白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n
\n
北方文脉薄弱非朝夕的事,自元一统天下后,便存在着‘南北道绝,载籍不相通’的情况。
\n
\n
若再往上论,自安史之乱后,华夏的文化经济就已开始偏倚南方,而北地长久的战乱,也严重的影响了学术在北方的传播跟发展。
\n
\n
这也是必然的。
\n
\n
朝夕不保,生计都是大问题的情况下,哪还有精力去研究学问。
\n
\n
若非还有着江汉赵复等南儒有意的北传理学,北方眼下的文化只会更加衰败。
\n
\n
朱元璋一统天下之后,明显察觉到了这点。
\n
\n
故多次颁‘四书五经’给北方,并多次命吏部迁南方学官北上,还特意颁布了南北一致的《大诰》。
\n
\n
只是效果甚微。
\n
\n
朱元璋看出南方文化太强,北方久经战乱,文脉不昌,刻意停了科举十年,让北方恢复。
\n
\n
但夏之白知道,这个所谓恢复太片面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n
\n
北方经过长期战争破坏,生产水平远低于南方,在这种情况上,就算朝廷给予再多扶持,想在教育跟文化上追赶上南方,也几乎不可能。
\n
\n
再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