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箭簇按照方式是銎装。
但是,实际上,华夏古代箭簇的安装方式基本都是铤装。
秦国的箭簇也是使用铤装的。
箭头后面的铤,其作用很大,在加装时,箭铤会被插入箭杆内,固定箭头,这样穿芯的长铤可以提高箭体挠度和强度,并且还能随意调整重心。
一只箭矢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由其重心分布来决定的,而箭铤设计,就可以让箭矢在箭头大小和箭杆粗细不变的情况下,更好的调整重心,使得被射出去的箭的重心基本保持在三分之一处,或是正中间的位置,这样更利于箭矢飞行的平衡,让箭矢能飞得更远、杀伤力更强。
而且有一些特殊的箭头,其箭铤部分还被特别加长了,长度惊人,而这种超长铤的作用是提高箭矢的整体重量,增加其杀伤力,起到配重芯的作用。
这种“重箭”在射远时没啥优势,甚至会因为太重而无法准确射击远处目标,但是在近距离内,这种超重的箭矢杀伤力惊人,穿透盔甲,或是切开人的肢体都不在话下。
这便是军队当中,常见的破甲重箭。
因为就重箭的重量分散到了整个箭簇,而如果选择加大箭头或是加粗箭杆、箭尾加配重等操作,都会提高风阻和风偏,严重的还会使得箭矢的重心变换,从而影响箭的飞行姿态,因此箭铤可以说是好处多多。
当然,箭铤也有一些坏处。
就是在装配时不方便,比较麻烦,需要提前给箭杆钻孔,同时在制作时也不如套管式箭头方便快捷。
箭铤由于是坚硬的金属做成,而箭杆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弹性,金属制作的箭铤势必会影响这种弹性,这也是为什么弓箭用的箭矢箭铤长度一般都略短,而长箭铤一般多见于弩箭的原因,因为弩矢不需要弹性也能沿着箭槽稳定加速发射。
李言拿起一支箭簇便看了起来。
李言拿起的箭簇是一支普通的双钩轻羽箭。
这种箭支是弓箭手常用的一种箭支,主要用来攻击无甲或者防御比较差的敌人。
因为箭簇两侧带有两个倒钩,一旦射入人体,直接拔的话,箭簇会把箭簇周围的肉也带出来。
这样,想要取出便不会很容易。
李言拿着这支箭支仔细的查看了一番,紧接着,一手拿着箭杆,一手拿住箭簇下部,一用力,便将箭簇从箭杆上面取了下来。
紧接着,李言又拿起另外一支双钩轻羽箭,同样将箭簇从箭支上取了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