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汉朝大军展现出如此强大的军威,让车师国的统治者,深感自身的弱小与无助。为了向汉朝表示臣服和寻求庇护,车师前王和车师后王,纷纷派遣各自的王子,入宫侍奉窦太后。这一举动不仅是一种政治上的妥协,更是对汉朝权威的敬畏与认同。
窦太后见车师国如此恭顺,为了彰显汉朝的恩威,便慷慨地赐予了两位车师王子印绶和金帛。这些赏赐,不仅是物质上的丰厚赠予,更是一种象征着汉朝认可和接纳的荣誉标志。
六月,窦太后为了表彰窦宪等人的赫赫战功,特意下诏封窦宪为冠军侯,窦笃为郾侯,窦瑰为夏阳侯。然而,在这荣耀加身的时刻,唯独窦宪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态度,他坚决拒不受封。
或许是窦宪出于对自身功绩的谦逊,认为此次胜利,不足以承受如此崇高的封侯之赏。又或许是他,有着更深层次的政治考量和长远的战略谋划,不愿因封侯而引起朝廷内部的嫉妒和纷争。
公元 91 年,汉军发起了一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金微山之战。在这场激烈的战役中,汉军凭借着卓越的军事策略、精良的装备以及顽强的战斗意志,再度成功击破了北匈奴的防线。北匈奴单于,在这场溃败中逃亡,其去向成为了一个谜团,无人知晓其确切的踪迹。
而在北匈奴单于失踪之后,其弟于除鞬,挺身而出,自立为单于,试图收拾残局,统领着 八部约 2 万余人。他们在历经战火的洗礼后,于蒲类海派遣使者,向汉朝表示归顺。
窦宪深知此事,对于汉朝边疆稳定的重要性,便上书奏请立于除鞬,为北单于。窦宪在奏折中,详细阐述了这样做的诸多好处,比如可以稳定北匈奴的局势,避免其再次成为汉朝边疆的威胁,同时也能够彰显汉朝的仁德与宽容。窦太后在仔细权衡利弊之后,答应了窦宪的请求。
次年,即公元 92 年,窦太后果断做出决策,派遣耿夔,授予北单于玺绶。这一玺绶代表着汉朝对于北单于地位的正式认可,具有极其重要的象征意义。
不仅如此,还派遣中郎将任尚,持节驻军伊吾,负责都护北匈奴。其待遇和管理方式,一如对待南匈奴的故事,旨在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北匈奴的有效管理和监督,维护边疆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这一系列举措,对于当时的民族融合和边疆稳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处理类似的民族关系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可以说,在汉章帝去世之后。窦太后开始掌握皇权,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