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压力,即原油价格上涨→各行各业的运营成本增加→其它商品价格上涨→居民的消费成本加大→尽量减少消费需求→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美国经济呈现放缓乃至衰退迹象→汇率下降→美元贬值。
\n
\n
而美元的贬值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美国的出口以及刺激市场的投资活动,但却降低了以美元计价的原油生产国增产来抑制油价的意愿,并带高油价,即美元贬值→以美元计价的原油价格下挫→原油生产国减少产量(市场需求不曾降低)→原油供不应求→油价上涨→刺激市场的投机活动→推高油价→美元汇率走强。
\n
\n
为此,美元与原油的关系在不经意间开始了类似“跷跷板”似的负相关征程。
\n
\n
对比以上欧元\\/美元与原油价格的走势图,我们可以发现:2008年2月初,原油价格和欧元\\/美元汇价双双出现下跌的行情;此后,当原油开始形成多头,且全力上冲的时候,欧元\\/美元也不甘落后,均线系统呈多头排列,汇价持续了一个多月的上扬行情;直至近4月份的时候,原油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整理过程,而无独有偶,欧元\\/美元的汇率也跟着进入了休整期;但当原油整装待发、一飞冲天的时候,欧元\\/美元的汇率也开始蓄势前行,创下新高。
\n
\n
一波又一波,一浪又一浪,原油价格和欧元\\/美元的汇率总是处在“如影随形”的状态中。
\n
\n
概括起来说,纵观当前的美元和原油,两者之间“此起彼伏”的关系已经相对固定,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原油总有一天会消耗殆尽,而与之相生相克的美元,是否会随着“对手”的消失而长居跷跷板的底座或是高峰?
\n
\n
同样,如果美元持续贬值,使得原油生产商们不再受制于与美国的协议,采取以欧元等货币来对原油进行计价的话,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将很可能被其它货币取代。
\n
\n
然而,在这个看似简单的关系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