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这些国家的发展,改变了单一的经济结构,而且使得美元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储备货币之一,支撑了美元的全球大循环及美元霸权。
\n
\n
1973年的中东战争,导致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形成世界性的能源危机。
\n
\n
石油美元协议。
\n
\n
石油美元协议是在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形成的。协议规定,沙特阿拉伯将其石油出口定价为美元,并将其盈余的石油收入投资于美国国债。
\n
\n
作为交换,美国向沙特提供军事支持和保护。这帮助美元巩固其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并开启了一个繁荣时代,美国因此成为全球企业销售产品的首选市场。
\n
\n
1977年10月,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石油价格由每桶3.011美元提高至5.11美元。稍后,又再度提高到11.65美元,结果使得世界的国际收支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因石油输出收入大增,石油输出国家的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顺差;而石油消费国家的国际收支因石油输入支出剧增,出现了巨额赤字。
\n
\n
原来,国际收支的格局为“发达国家为顺差、发展中国家为逆差”,这种国际收支的格局被石油提价冲击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n
\n
在石油消费国家中,发达国家遭受的打击较为严重,发达国家的经常收支因石油提价而多呈现庞大逆差。
\n
\n
相反,石油输出国的经常帐户则发生巨额的顺差——这就是“石油美元”。
\n
\n
对于这种资金的规模,有各种不同的估计,根据一般推算,1974年石油输出国家的石油输出总收入约为1150亿美元,其经济输入则约为400亿美元,因而计有盈余约为750亿美元。这项盈余,一方面表示了石油消费国家的外汇减少额,这也是一些发达国家国际收支出现巨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