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需要我们的骆驼队护送,这又是一笔收入。”
“就这么定了。”阿巴斯拍板道,“你们记一下,协议条款如下:其一,明朝向我们提供‘三号炮’铸造图纸和火绳枪防风机括技术,我们答应永久开放呼罗珊商道,但他们的商人在入境之后必须遵守我国律令与教法,不得对我国教法指指点点;
其二,明朝商队经呼罗珊南下,关税定为15%,而为配得上这样的税率,他们的商队将由我们的‘红头军’(波斯精锐步兵)全程护送,确保商路绝对安全;
其三,我们要派遣100名年轻聪明的工匠到撒马尔罕学习,此外明朝还需要同时接收50名波斯贵族留学生……我不管明朝人在撒马尔罕的学校会教些什么,总之我都要派人去学。”
既然沙阿陛下亲自下令,众大臣哪怕心有不满者也不便继续置喙,何况沙阿陛下最后那句话本就是完全遵循穆圣教诲——“知识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现在中国居然自己过来了,那还不赶紧求学?
散会后,天色已晚,但风尘仆仆的阿拉威尔迪?汗却仍旧没有休息,而是在自己府中的书房召见了随他而来的明朝特使。
烛光映照着波斯地毯上的狮子与太阳纹章,窗外传来远处奥斯曼军营的号角声——是的,该死的奥斯曼人虽然打输了会战,却很快又在大不里士城外慢慢聚集着军队。波斯虽然打赢了会战,但分兵收复高加索地区丢失多年的故地之后,一时却也无力出城驱逐。双方显然都在舔舐伤口,同时为下一场大战聚集力量。
“沙阿陛下同意合作,”大维齐尔递上用金粉书写的协议,“这是协议文本,但除此之外还有两个附加条件:其一,贵国商人与我波斯人长相各异,去往巴格达不会遭到奥斯曼人怀疑,因此我国需要贵国暗中帮助我们在巴格达的间谍网,以便我国早日收复两河流域——这也是贵国首相阁下所期望的;
其二,所有技术传授必须在波斯工匠的全程观摩之下进行,不得保留后手,只有我方确定学会,并且试制成功之后,方能认定交易达成。”
由已经学会波斯语的京华商人充当的特使点了点头,取出一幅丝绸画卷——上面绘着明军在西域修建的坎儿井与轮轴翻车:“我朝高元辅说,合作的基础是互利。这是我们在安西使用的屯田技术中最重要的两种,贵国在里海沿岸稻田也可以试试……这是元辅免费赠送的,无需贵国提供回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