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n
之前自己已经归纳出了音列残卷背后的信息形式,一个是“升”的缺失引发的联想指向,还有一个,就是“顺序”,12个调性的顺序。
\n
\n
11张音列残卷本来是带有编号的,而破译之后的曲目调性排列是乱的。
\n
\n
范宁开始回忆:
\n
\n
“第一张是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小调;第二张是贝多芬黎明奏鸣曲,大调;第三张是巴赫哥德堡变奏曲,g大调;第四张是舒伯特第二十一号钢琴奏鸣曲,降b大调”
\n
\n
他们的乱序是:
\n
\n
、、g、降b、a、b、降e、降g、e、f、降a
\n
\n
而正常的音高顺序往上走,本应是:
\n
\n
、(没有升)、、降e、e、f、降g、g、降a、a、降b、b
\n
\n
所以,如果把这十一张音列残卷的乱序,按照实际的音高往上顺序,重新叠放一下的话
\n
\n
顺序应该是3、(没有2)、1、8、11、10、12、4、7、5、6、9!
\n
\n
按照这种顺序转动旋钮?然后按下确认按钮,打开箱子?
\n
\n
范宁读出目前旋钮指针的位置。
\n
\n
指针已经指向的,是2点钟方向!
\n
\n
“这证实了我的猜想,缺失的顺序2就是升,我不用再额外再管这个方位了。”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