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针对这样一个群体,陈漠把南部洛河沿岸的冲积平原留给了他们。
\n
\n
沿着洛河,陈漠划分了四十块土地,分别挂牌为一号至四十号农业合作社。
\n
\n
没错,这就是通辽郡国的第三种制度体系,农业合作社体系。
\n
\n
一无所有的各种族各群体,在这里共享生产资料,共同劳作。
\n
\n
大食堂,生产队,工分制,人七劳三;卫生员,民兵班,粮票、布票、工业券;
\n
\n
这个不好再说多了,大概明白就行。
\n
\n
以上三种制度,共同的特点是,对行政管理能力要求很低,只要确立好规矩,都能自行运转,极少量的官员就能完成大范围的管理,也因此奠定了通辽社会的整体稳定。
\n
\n
但让陈漠没有想到的是,全盘照抄的合作社体制,在异界的土地上结出了神奇的果实。
\n
\n
在大食堂和卫生员的保障下,流民死亡率的大幅下降,稳住了基本盘。
\n
\n
最出乎意料的是人七劳三制度。
\n
\n
合作社村民分粮的过程中,配比是七成口粮,三成工分粮。例如一个家庭有三个人,政府会先配发三个人的口粮,保证了家庭生活的最低粮食需求,然后,再按照你的家庭工作的总工分量,进行余粮的分配。
\n
\n
也就是说,每个家庭能分到主要的粮食,是按人口来的。
\n
\n
在这里,陈漠还特地留下了个BUG,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口粮,是不做区分的。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