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七月,三辅成灾。
\n
\n
中平五年六月,大风,七个郡国发大水。中平六年六月至九月,雨水不止。
\n
\n
这还仅仅是被《后汉书》记录在案的重大灾情,一般不太严重的,数不胜数,多如牛毛。
\n
\n
从这个视角下来看,当时的百姓真是活不下去了,黄巾起义,其实只不过是应运而生罢了。
\n
\n
不久之后,张良那篇驳斥天人感应的文章很快就在辰报上发表了,一石激起千层浪。
\n
\n
那些儒家士子群情激奋,直言此文是歪理邪说,连带着心学与格物之道也被骂了。
\n
\n
不过也有一部分受心学影响的读书人迟疑了,虽然觉得文章言辞激烈,将大儒董仲舒那个天人三策批判的一无是处,有些言过其实。
\n
\n
可里面有些话还是很有道理的,眼下当务之急,是筹款、赈灾、放粮、防疫,是救助那些受灾的百姓,而不是逼着汉王下罪己诏,急着「倒张」。
\n
\n
百姓们看完则是觉得很有道理,认为此前自己是被流言裹挟了,这旱涝灾害真的是每年都在发生。
\n
\n
反而是那个如今声名狼藉的屠夫,给了他们土地,知识,还有活着的尊严,清醒之后也不再闹了,纷纷掩面而走。
\n
\n
其实这些百姓里闹得多是些商人,读书人,农人与匠人几乎没有,这两方受了天大恩情,死也不会说桃园兄弟之中任何一人的坏话。
\n
\n
百官则因这篇文章产生了分歧,为此吵得不可开交,受心学影响的儒家格物派与那些支持董仲舒,视自己为正统的保守派开始在朝上辩经,都想压对方一头。
\n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