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良对公输敖的忌惮,比之当初对黄承彦的,有过之而无不及。
\n
\n
黄承彦最多只是帮楚军打造一些攻城和守城的一些器械,就是造出了楼船,那也是曾经出现过的物事。
\n
\n
说简单点,他虽然也精于百工机巧之物,但更多的是对旧东西的复刻,以及对北汉那些新物件的模仿,虽然依旧麻烦,但好歹可以接受与应对。
\n
\n
公输敖不同,此人能够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不论是南楚越来越成熟的生铁冶炼技术,还是对火药愈加纯熟的利用,无不印证了此点。
\n
\n
还是之前那个担忧,普通的工匠估计要见到实物,反复拆卸研究,才能制造出火炮。
\n
\n
如黄承彦那种,也要亲眼见过,才有把握能模仿出来,但要克服炸膛问题,制作出能够支撑高强度不间断射击的炮管,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n
\n
可要换成公输敖,有个概念就可以了。只需要别人将火炮形容出来,一个声如雷霆,能够发射铁弹的黑管。
\n
\n
哪怕只有这两句简单的描述,张良也丝毫不怀疑对方能否将火炮给制作出来。
\n
\n
至于炮管材料的问题,对人家来说根本就没有难度。
\n
\n
那个制作银色小球的材料至今张良都没有头绪,那种材料之坚硬,远甚于钢铁。
\n
\n
其实退一万步来讲,如果不考虑炮管过热以及炸膛问题,根本不用如此麻烦,质量不行,大可以用数量来凑。
\n
\n
铜、铁等材料皆可以铸炮,张良正在往过运的火炮里,也就五门专门用于破城的大口径巨炮通体用了百炼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