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禩,为什么他要争那个位置,就不担心失败,最后没有好结果,他只是说,就算他不争,最后也未必落得个好的下场。木秀于林,风必吹之。他这些年的表现,早就惹了人的眼,在废太子一事中,他听从胤禟的建议,已经摘得够干净了,什么张明德他连见都没见,可复立太子之后,他还是受了皇阿玛的冷落。
在康熙为废太子一事回京之前,令留京的胤禩署内务府总管,可不久就夺了他的职,如今复立太子,也没给他任何委派任何事务,空有爵位,没有任何实权,不是忌惮、压制,又是什么。
晼晚怕他胡思乱想,便让他家里带孩子,她出去忙生意的事。自从胤禟去了蒙古,京城的生意基本就交给了晼晚打理,晼晚的生意头脑不比胤禟差,如意阁和君悦堂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分店开到了大江南北,说日进斗金也不夸张了。
等到胤禩回工部衙门任职,他也是一有空闲时间就带着孩子们读书写字,胤禩爱读书,但写字是的弱项,康熙曾因不满他的书法,早些年便让何焯为他侍读,并要他每日写十幅字呈览。
何焯博览群籍,长於考订。校勘古碑版最精。喜临摹晋、唐法帖,所作真、行书,并入能品。他的作品被认为可与晋唐书法家媲美,与笪重光、姜宸英、汪士鋐并称为康熙间四大家。
何焯于康熙二十四年即二十五岁时以拔贡生进京城,被尚书徐乾学、祭酒翁叔元收为门生。因秉性耿直,遇事直言辩正,因而常遭妒忌和中伤,徐乾学也对他渐生恶感。焯便上书徐,更求削去门生名义。从此,六次应考被排挤。
直到康熙四十一年,皇帝南巡,访觅逸贤,经宰相李光地推荐,通过考试,被安排在南书房供职,赐为举人。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第二甲第三名,赐为进士,又选为庶吉士。后来很快命侍读八阿哥于贝勒府,兼武英殿纂修。在贝勒府期间,与胤禩甚笃。康熙四十五年,何焯之父死,他回乡奔丧,丁忧期间,将幼女何婧交由胤禩和晼晚照看。
所谓丁忧,也称“丁艰”,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期间要吃、住、睡在父母坟前,不喝酒、不洗澡、不剃头、不更衣,并停止一切娱乐活动。
就是要报父母的恩,孩子出生三年内都离不开父母,时时刻刻都需要父母的照料,所以对父母晚年要尽心尽力,父母不在了做子女的也要时时想念他们,至少在坟前守孝三年。
三年,其实也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