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天作为大明王朝重要都城的繁华之地,与地处北方边境的大同府之间,横亘着一条遥远而漫长的征途。
\n
\n
两地之间的距离,根据后世的精确测量可达2784里之遥。
\n
\n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意味着漫长的跋涉与无尽的艰辛。
\n
\n
朱棡、郑遇春和宋焱章三人肩负着使命,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踏上这趟征程。
\n
\n
大军行进的速度,按照既定的规划,每日大约能行走100里。
\n
\n
然而这看似有条不紊的行军速度背后,实则隐藏着诸多复杂因素。
\n
\n
军队的行进,绝非简单的人员移动。
\n
\n
庞大的队伍中,既有身披重甲的将士,也有拉载粮草辎重的车马,还有负责后勤保障的各类人员。
\n
\n
每前进一步,都需要精心的组织与协调。
\n
\n
道路的状况也对行军速度影响巨大,若是遇上崎岖不平的山路,或是泥泞不堪的小道,那行军的步伐必然会放缓。
\n
\n
遇到河流时,寻找合适的渡河方式,又会耗费不少时间。
\n
\n
即便如此按照每天100里的速度估算,朱棡他们率领的大军,也需要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最终到达目的地大同府。
\n
\n
在这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不仅要应对路途上的各种艰难险阻,还要时刻警惕可能出现的敌情。
\n
\n
为了保障大军的安全与物资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