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和过去的盟友们更加失望。
\n
\n
这些金钱和资源应该用来制造更多的武器装备、招募更多的士兵,只有这样做才能保住和平。一切都该服务于战争,不想服务于战争的懦夫和天真的和平主义者只有去死。
\n
\n
帕克固然焦躁,坐在他对面的伯顿却更加焦躁起来。两天以前,他们在CA的上级给他们下达了以更大的力度资助巴基斯坦军队的合作者和其他外国盟友继续坚持抵抗的命令,而这一转折来自于一篇不久前在国际各大媒体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其中的内容不仅一转国际舆论的风向,也让之前有所顾忌的合众国找到了喘息之机。
\n
\n
按照文章中的多位记者和接受采访者的描述,他们是在德印联军和孟加拉游击队的重重监视甚至是追杀下才找到这些至关重要的第一手情报的。其中一名记者列举了东孟加拉的大量非孟加拉人居民区遭到孟加拉游击队无差别打击报复的例子,还附上了许多拍摄于现场的照片,以此来证明国际社会眼中的完美受害人并不是那么无辜。
\n
\n
“孟加拉人说他们是受害者,从表面上来看确实如此。可是,想一想他们在过去这些年里的作为吧——又是要把孟加拉语列为官方语言,又是咄咄逼人地要在议会里塞满他们的人。我们巴基斯坦是一个因信仰而建立的多元化的国度,可不是他们孟加拉人的殖民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东孟加拉旁遮普商人声称孟加拉人才是导致这一切惨剧的罪魁祸首,“好吧,现在你们都看到了他们才是刽子手,想把【非己】成分消灭干净的也是他们。”
\n
\n
类似的报道迅速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这给一直保持着体面的德国人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很快,德国发动其世界各地的盟友发表声援孟加拉人的媒体宣传攻势,一口咬定孟加拉人是被迫反抗而那些在这一过程中遇害的非孟加拉人群体规模跟被巴基斯坦军队消灭的孟加拉人平民规模相比不值一提。有些负责边境地区难民管理工作的印度官员和白袍大斋会信徒向媒体表示,已经有十万多名孟加拉人难民因伤病和营养不良等因素死在难民营里,这个数字还在继续上升。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