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本质上的分歧。
他既然分析了齐国田氏的内部矛盾虽然被清理但是新的矛盾又产生,那么高孙子对于北方齐国强盛的担忧也便无存,在对于局势的判断上,高孙子已经形成了一种对于适的信任和习惯,二十年风雨波澜之下养成的,而不是因为某种私人的信任。
适的意思是分析了齐国种种可能变强的可能,再排除掉田剡成为“墨者”这个可能之外,其余的变强可能只需要在和约中加上几条就算是彻底锁死,以不变应万变,那也不是不行。
两个人的分歧只在于是北上速胜、机会一搏平定中原再谋四边?
还是继续延续墨家原本的战略,先南后北,保持淮北、泗上这个可以培养骑兵和攻略中原的发起点的前提下先解决南方的问题。
适的办法更为平缓一些,而现在的局势之下高孙子确信自己只能反对但却不能够得到广泛的支持。
适又在开篇就先表明了不会非攻立国而是要利天下的态度,这使得高孙子并没有全然反对适的心思。
高孙子也明白现在墨家的内部局面,也明白当年墨子对他的评价以及自己为什么不能够做墨家巨子的缘故,在适表明了态度之后,他也转为支持。
在基调定下来后,一个基于这个基调的对齐和约的大体规划也就在一片讨论声中诞生。
刨除掉那些已经定下的内容,唯一的变数就是墨家要得到莒城。
因为越国南迁的背景,琅琊实际上归属于墨家是板上钉钉的事,莒城作为齐国长城防线的东端、作为齐国可能威胁墨家侧后的钉子,这是必定要被拔出的。
莒城靠近琅琊,且不在各国犬牙交错的西部,得到后各国既不会过分刺激,也不会出现那里需要随时防备魏韩齐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