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说,如果把国家作为国营企业的利润分配方和民族资本家进行比较的话,国家从国企的利润中也只能获得30%,而在私营企业里,资本家可以通过“四马分肥”获得高达50%的企业利润呢。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资本家在企业经营中失败的话,那么资本家只能回家自己吃自己,破产了事。国家是不可能为他们兜底的。
当然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解释了为什么在国家放开了对轻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限制,允许他们到中华帝国的藩属国投资设厂之后,无论是那些从事轻工业的国营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忙不迭的跑到东南亚地区的中华帝国藩属国去投资设厂的现象。
毕竟中华帝国对目前阶段藩属国国民设定的最低工资,即使对藩属国国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恩赐,但是和国内当家做主的工人阶级比较起来,他们仍旧是非常纯粹,几乎是没有什么用工限制的超级廉价劳动力。
目前阶段里,那些接受过当地中华帝国驻军一年左右的简单纪律和组织培训的朝鲜人和倭国人,就是中华帝国的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最喜欢的用工对象。
截止到1638年,中华帝国在南中国海各藩属国的企业,几乎每年都要吸引几万名朝鲜和倭国归化民到南中国海地区就业。
当然了,如果说在复兴党治下的民族资本家已经挺不容易了的话,南明伪证府治下的那些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大地主和封建手工工坊主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掌握了南明伪政府的所有权力,把崇祯皇帝彻底架空的江南文官官僚集团建立的手工工厂具有官僚资本主义的特征。但是很明显,他们的日子远没有后世著名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那么滋润。
固然,这个时代的江南封建官僚资本主义集团像“蒋宋孔陈”一样,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力量,通过掌控金融、苛捐杂税、商业投机、通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