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格继承国君大统,庶子就算比嫡长子早出生几年也是无缘觊觎王位的。需注意的是,嫡长子,是说正妻的第一个儿子,就算庶长子比嫡子大许多岁,这个嫡子也还是嫡长子。
按照周礼,对于嫡长子来说,其他的嫡子也算是庶子。所以通常都是认为,皇后生的都是嫡子,妃子生的是庶子,子拥有天然的继承权优势。
很不幸,卫鞅正属于这样的尴尬情况一-他只是庶子身份。
让万人之上的一国国君,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事,但是,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胜任一国之君的艰巨使命角色的。要知道,治理一个国家,驾驭天下黎庶臣民,需要国君拥有超越众人的非凡智慧,和雷霆万钧的独特治国手段。
卫鞅稀罕的并不是国君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荣耀光环,他需要的是得到一个充分展示自我才智,谱写自已人生价值的历史大舞台
作为封建王朝的一份子,卫鞅比谁都更清楚,身处战国纷争诸侯称霸的历史时代,弱肉强食就是战国时代的残酷的生存淘汰法则!
出身王室贵胄的卫鞅,耳闻目睹了卫国日渐衰落的残酷现实,也见证了身为卫国国君的父王安于现状碌碌无为的落寞与无奈身为卫国王室一员的他,实在不甘心自已的家国即将成为列强砧板上的口中食。
卫鞅自幼喜好研读法家及刑名学说,自信自已能够担当的起挽救日渐衰落的祖国的艰巨历史重任!他不止一次想,如果自已能够荣登大宝,成为左右卫国命运的主宰者那就有机会大显身手,就可以毫无顾忌地实施自已的兴家安邦富国强兵之道!就有可能改变卫国濒临被列强蚕食的被动命运。
但是残酷的现实却是这样地强差人意,让人无奈!
为什么就因为自已不是嫡子身份,导致彻底失去了公平竞争的资格!自已纵有天大的才能也无从施展啊!
他在内心呐喊-
这不公平!这绝对不公平!
然而,这一切似乎都是命中早就注定的结局一般。
这是卫鞅有生以来,第一次尝到失意的苦涩滋味,也是他第一次切身L会到不公平的竞争的沉重打击。
先秦时期的孟老夫子在其著作《孟子》中写过如下文字: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L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