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t\t
王猛死了,作为前秦最伟大的功臣,王猛没有看到他为之呕心沥血的国家统一中国北方的盛况。375年七月,王猛积劳成疾,医治无效,去世,终年五十一岁。
活活累死的,为了“知遇之恩”,为了“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死前,王猛遗言苻坚,晋国正统,上下和安,不可伐;鲜卑、羌人等亡国俘虏如仇敌在侧,不可不除。许是悲伤过度,苻坚全盘没听清楚,后来更是忘得一干二净,即重用了鲜卑和羌人,更讨伐了东晋。于是有了后来的灾难。
在王猛生病期间,苻坚悲伤至极,向山川祈祷,向宗庙、社稷求福,特赦全国死罪以下囚犯,然而终究没有挽回他的宰相的生命。手把着这位为国鞠躬尽瘁的大臣的临终奏疏,读一行字,流两行泪,泣不成声,悲恸左右。其后更是三次临棺祭奠,谓太子宏曰:“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邪?何夺吾景略之速也!”葬礼极尽哀荣,依汉大将军霍光故事。秦国上下哭声震野,三日不绝。
临死,王猛嘱咐其子以十具牛(二十头牛)耕田务农,其余一无所求。比“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的诸葛亮表现得更为清廉节俭。苻坚也常以刘备与诸葛亮比喻自己和王猛,事实上,此二人比那二人更为亲近和睦,更为“如鱼得水”。名为君臣,实以兄长敬重之,更是苻坚最为得力的助手和老师,感情极为深厚,追谥王猛“武侯”,同汉丞相诸葛亮。
王猛死后,苻坚追忆过甚,不到半年便须发尽白,那时,年仅三十八岁。
生前位极人臣,死后哀荣绝代。得人君如此,王猛何其幸也!
苻坚是仁义的君王,不仅体现在和王猛的相处中,更体现在治国上。即位之初,前秦国库亏空,民生凋敝,经济形势极为困难。苻坚就偃甲息兵,与民休息,短短数年时间,一举扭转社会百废待兴的萧条局面。
在吏治上,虽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