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t\t
前燕,直接灭亡于前秦的入侵;前燕,更是灭亡于慕容家族皇族的内讧。亡国的丧钟,在慕容恪去世的那一刻敲响。
恪儿行将就木那会儿,对前燕后继的主政大臣曾经有过明确的交代:“吴王(慕容垂)天资英杰,经略超时,……吾终之后,必以授之。”(《晋书》)。
可惜,死人终究当不得活人的家。慕容恪去世之后,慕容评趁机上位,全盘掌握前燕军政大权。而慕容垂则挂了几个虚衔,赋闲在家,被排挤出权力中心。直到桓温北伐,国家危在旦夕之际,慕容垂才有了走向前台的机会。救世扶危之主,崛起于大厦将倾之际,慕容垂之命也,幸也!
成为主政大臣之后,由于缺少了慕容恪的节制,慕容评贪婪本性暴露无疑,“官非才举,群下怨愤”。可足浑太后及皇帝慕容暐更是穷奢极欲,“后宫之女四千余人,僮侍厮役尚在其外,一日之费,厥直万金。”前燕国势江河日下,百姓困弊,寇盗充斥,纲颓纪紊。尚书左丞申绍上书建议根除弊病,燕主置之不理。仆射悦绾实施改革,出隐户二十余万,然而却触动了慕容评等权贵的利益,“寻贼绾,杀之”(《晋书》)。
嘴上有天下的人,是众之又众的;心中有天下的人,却是少之又少的。利益既得者拼命守护属于自己的蛋糕,谁触碰,谁灭亡!古往今来的改革者,无论成功与否,大抵都没有好下场。悦绾并不是第一个,更成不了最后一个。
那段时期的慕容垂,空有济世经邦之才,徒无报国效命之路。面对前燕日益糜烂的局面,连商讨救国之策也仅仅限于私底下议论一番,并就此作罢,可以想见当时慕容垂处境的无奈。
原先是叫慕容霸的,因为需要被压制,所以改了名字成为“垂”。
当然,慕容俊和慕容垂的恩怨,绝不仅仅是改了一个名字那么简单。
更深层的矛盾,起源于慕容家的女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