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t\t
360年二月,慕容恪官晋太宰、录尚书事,总摄朝政。前燕从此进入慕容恪时代!和皇帝有关,也和皇帝无关。
行周公事是艰难的,曹操有诗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见,一个称职的“周公”是连吃饭都不得安稳!尤其其所处的时代又是久不得安宁!
当时的政治环境对于前燕来说应该是强敌环伺,西面有刚刚崛起的前秦,占据关中以后日益强大;南方有孱弱却坚挺的东晋,始终战斗在“北伐”的道路上!主政期间,慕容恪能够对两位邻居始终保持碾压势头,当真不易。如只是学会了“周公吐哺”,慕容恪一定做不了那么多,那么好。
那年,恪儿也就四十岁的样子,如花儿一般的年纪,正是年富力强,事业心和个人欲望都处在一个爆发的关口。虽然此前向皇帝哥哥保证过些什么,但史有先例,在我们所熟知的那些典故里,年少懵懂的皇帝常有,周公却是极少的。些许保证,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慕容恪完全可以选择健忘!
事实上,在“行周公事,总摄朝政”之后,非但没有发现慕容恪丝毫的反迹,反而在辅政之初即受到各方势力地掣肘,恪儿并不是朝堂上的一支独秀,心有不服者大有人在!
这也是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众心未服,众心未附!慕容恪执政道路上所要拔除的第一个绊脚石并不是外部那些强大的敌人,而是来自于自己战线上的某些同志加兄弟!毕竟,越是熟悉的人对其了解的就越加深刻,忌惮之心就越发淡薄;毕竟,和慕容恪所担负的职责相比,四十岁的恪儿依然太过年轻,纵然有非凡的智慧和卓著的战功,在元老遍地的朝堂上,年轻的慕容恪并不能完全做到领袖群雄。
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在家天下的时代,一个不足以使众人心悦诚服的上位者会使得原本安分守己的大臣们心生轻蔑甚至不臣之心,进而大局失控,亡党亡国。
慕舆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