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后来的太多变故,农民石勒一定一辈子安分守己。能吃饱饭,谁还愿意去刀口舔血?一切,都是因为活不下去的迫不得已。
芸芸众生终究没有办法把英雄淹没,石勒走到哪里都会被别人发现他永远不会泯然众人矣的英雄气质。就在十四岁那年,在古时,这个年龄已经可以算作是大人了。石勒和他的同乡到洛阳去做一笔小生意。就像朱元璋家开豆腐坊一样,石勒或许也要出门卖豆腐。
可能是第一次进城,石勒和现在的那些农村娃一样,没见过什么世面,看见洛阳城门高大气派,很是威猛,情不自禁之下就跑到上面大吼了一声(倚东门长啸),吼完就去做生意去了。毕竟,生计比看风景更重要。
但是,吼者无心,听吼者有意。很不巧,这一声大吼被尚书左仆射王衍听到,王衍当时很惊奇:“刚才那个胡人小孩子,我听他的声音仿佛有奇志,恐怕将来会扰乱天下。”于是派人去抓石勒,但石勒已先离开,未知未觉中,不带走一片云彩。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我站得高看得远的时候也经常这么干,很爽很豪迈,颇有些指点江山之气概,但很遗憾,没有人发现我的英雄气。或许,石勒说了某些不该说的话,比如“大丈夫当如是也”、“彼可取而代之”之类。
已经不可考证。
石勒的父亲是个小头领,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村长一类的人物,没官没品,但多少管点事。其人性格粗野、凶恶、好勇斗狠,与族人相处不够和谐,于是工作也就干得不称职。当时没有什么民主选举之类的东西,群众意见没法上报,没法换人。基于领导工作要干一辈子考虑,老石常常让小石去管理所部胡人。和老爹相反,石勒的管理工作做得相当出色,“甚得人心”。老石的无能恰恰锻炼了石勒的才能,无意间,很好的培养了石勒。
传奇还在继续,石勒的家在武乡北原山下,史书记载,自从有了石勒之后,石勒家周围,草木皆有铁骑之象,菜园子里面还长着人参,花叶甚茂,悉成人状。父老及相者(算命的)皆曰:“此胡状貌奇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