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那再往后呢?
是不是就要某个大将来个陈桥兵变故事,黄袍加身称帝了?
赵匡胤为什么明明自己就是武夫出身,却要背叛自己的阶级,搞“杯酒释兵权”,搞“强干弱枝”,搞“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为什么赵宋会出现病态地重文抑武?
为什么韩琦会当面撅了狄青这位一代名将,口称“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
说到底,就是要维护这一套让“小人”们畏服的天命、宗法、权威、圣人、道德,如此才好让赵宋皇室长长久久地统治下去。
否则如果百姓不畏服这些,只畏服刀把子,就会无休止地出现五代十国的乱象。
而朱棣,也听明白了胡俨话语里的意思。
这不由地让杀心已起的朱棣又刹那犹豫。
胡俨不是第二个方孝孺。
胡俨既不像方孝孺那样嘴硬到底,也不像方孝孺那样认死理不放。
胡俨的目的,排在首位的当然是维护儒家道统,但胡俨同时也兼顾了从符合朱棣切身利益的皇权统治方面来讲解。
先维护朱棣的利益,再通过二者的绑定,维护儒家道统,而非一开口就是道统不可变。
胡俨是把儒家天命与皇权统治之间的关系剖析地清清楚楚,讲给朱棣听,告诉他改革变法本身或许没问题,有些改革变法措施也是好的,但是问题在于。
如果其中诸如扩充钦天监规模,监测天文现象;恢复荀子儒家五圣地位,调整科举内容;宣传圣王之说,树立民族国家概念这些东西推行下去,那么动摇儒家天命,几乎是必然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