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勉之。”
呵呵,原来他明白啊。也对,自己在那十四粒白檀木珠上,粒粒都刻了“无畏”二字,他通晓佛经,自能知晓是取了“十四无畏”的含义。其实余锦织对佛法并没有什么深入研究,只是余父曾跟她说过这“十四无畏”的释义,恰她又听十三阿哥说过四阿哥平日里喜参禅悟道,因而便想着给他做串佛珠。后又考虑到檀木能安抚神经,提神静心,她便向十三爷讨了块白檀木,当然,名义上她是说为了给他做份礼物。是了,送他礼物得快些备好才是。
余锦织拉开窗户,迎着冷冽的寒风,深深的吸了口气。窗外飞雪依旧寂静无声,她的眸光也显得分外明澈,却不知是映了那纯洁的雪光,还是因着手中那串琉璃佛珠上摇曳着的清澈光泽。
无畏……无畏!
(1)据楞严经卷六载,观世音菩萨以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即:(一)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不自观音,谓不随声尘所起知见;以观观者,谓返照自性。不起知见,则无所妄;返照自性,则一切真寂,无复苦恼,故使受苦众生蒙此真观,即得解脱,是为无畏。(二)知见旋复,在心谓‘知’,在眼谓‘见’;‘知’、‘见’之性热,则属于火。谓菩萨能旋转知见,以复真空,能使众生,设入火难,火不能烧,是为无畏。(三)观听旋复,‘观’、‘听’之性动,则属于水。谓菩萨能旋转观听,以复真空,能使众生,设为大水所漂,水不能溺,是为无畏。(四)断灭妄想心无杀害,谓菩萨证悟实性,断灭妄想,发大慈心,无杀害念,能使众生入于罗刹鬼国,鬼自灭恶,是为无畏。(五)熏闻成闻六根消复同于声听,谓熏闻属思,思其所闻,无性可得,则成真闻;六根害人,与兵刃无异。菩萨六根既皆消灭,以复真空,一切尘境,同于声听,能使众生之当被害者,刀刃所加,段段折坏,是为无畏。(六)闻熏精明明遍法界,谓菩萨从闻熏习,所成慧性,既得精明,明照十方,周遍法界,幽暗即消。众生虽被药叉,宣暗者来近其侧,然菩萨之精明能使药叉之目受明夺,自不能视,是为无畏。(七)音性圆消观听返入,谓受虚妄声尘系缚,无异禁系枷锁,菩萨以动静之性俱灭,则其观听返妄入真,声尘解脱,能使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