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韩家潭,这里还流传着这么一个典故。据传很多年前,南方有位文人来京,在大栅栏西面一条胡同买了一处宅院。住下后他总想着家乡江南的园林。于是就请工匠在后院造一座和老家一样的园林,他亲自主持施工。这天,工匠们挖土时发现一个坛子,他让工匠们小心翼翼用手挖了出来。人们知道:这宅子原房主是个大财主,他埋的坛子里肯定是金银珠宝之类。待打开坛盖一看,大出人们所料,原来是一坛清水。此事传开后,人们认为这坛子必是原房主韩家埋的,所以就叫这里为“韩家坛”了。不想后来在挖出坛子的坑内涌出了一潭泉水,清澈透明,久不干涸。文人大喜,认为这才是无价之宝。他又觉得“韩家坛”这名字不妥,谁不爱择水而居呢,何况园林建成,潭水清清,就将“坛”改成“潭”了。“坛”、“潭”同音,可这一改,就雅气多了,从此,“韩家潭”就叫开了。
胤祹当时听了撇撇嘴不以为意,估摸着都是人们为了提高名气编的,不过他倒是知道这地方真有一个名人的。清初大戏剧理论家李渔的故居——芥子园就坐落在这里。这条古老的胡同也就成了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之一,它孕育和催生了京剧的问世。
几人进了一家名为天香的楼子。看着规模和位置应该是家一等妓院。胤祹本就打算去比较高档的地方,里头的姑娘应该素质高些,这样麻烦少些,那俩也安分些。
入了院子胤祹没有见以前电视上演的打扮的花枝招展的迎客女,只在门边立着俩年岁不大的男子,想来就是那龟公了。
“几位爷里边请,咱们楼的姑娘那是个顶个的水灵啊。小的马六给各位爷引路。”马六虽然年纪不大,可是守门也好几年了,一看这进来的三位都不大,那个稍微年长的自己看不出,但那俩小的一看就是头一次,不过这不能说出来,毕竟有些人是不爱听的,得罪了客人可不是自己能承受的。
胤祹使个眼色让卢冰打赏了那自称马六的,带着那俩跟着他就进了这个二层的楼。
里面的装饰倒也清雅,大堂里人不多,就那么一两桌有人。楼的规模挺大,不过也可能是自己来的早,也可能都进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