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杨学宁大两岁,大三的时候,遇见了入学不久的杨学宁。那时,林俐是系学生会主席,杨学宁是新加入学生会的干事。所谓干事者,其实就是学生会里听支使的:吹气球,挂拉花,去校园各外张贴活动海报,上学校打印社打印传单……总而言之,“干事”就是干事的,打杂的。
林俐所在的中文系活动特别,她和“杨干事”的接触,也因为这些活动,不可避免地了起来。慢慢地,林俐喜欢上了杨学宁。
杨学宁是个才貌双全的人。学习好,几乎年年拿系里的奖学金。长得好,米八三的大个儿,白皮肤,大长腿。有才华,写得手好毛笔字,填得手好古诗词。每次林俐交派给他的任务,他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极其圆满的完成。
杨学宁是近乎完美的,然而世上终究无完人——他是个寒门子,家庭条件非常不好。
来自某个边远省份边远农村的他,是他们村建村以来第二个大学生,也是他们村建村以来,第个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他们村出的第个大学生,考取的只是本省的师范学院。不像杨学宁,考取的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大学。
杨学宁来学校的车费和第年的住宿费,是他妈在村里抬钱抬来的。入学后,他申请了助学贷款。为了减轻家里负担,每天晚上,他都出去作家教。寒暑假也不回家,到市里的大型超市当临时促销员。
林俐的家庭条件和杨学宁截然不同。不说个天上个地下吧,但怎么也能差出去好几百里地。
林俐她爸是她所在大学的德语教授,她妈是该校校史馆副馆长。她爸她妈都是该校毕业的老毕业生,同校不同系的师兄妹。她有个姐姐,本科也是这所大学毕业的,不过硕士是在海外念的,学成归国后,在另座城市的外企工作。
林俐家的三亲六顾不是知识分子,就是大厂分厂的厂长,设计院的高工,虽不是特别有头有脸,起码正派体面还是名符其实的。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