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翰林院之中的人,般都是进士出身,每次点学政和主考官,也基本从这里出。
翰林院之中的翰林们,敢叫“老先生”,哪个不是学识过硬?
由他们担任考官外放出去,才能让众人都服气。
所以每到了要点考官的时候,翰林院之中不少人都翘首以盼,只等着皇帝点中自己。
顾怀袖经常戏称张廷玉为“穷翰林”“老先生”,“穷”指的就是翰林们的日子清苦,连俸银都领不到几两,可旦外放出去做了学政或者考官,出去趟回来就能吃辈子了。
朝廷的俸禄不够,官员们连过日子都不成,所以下头有些灰色的银钱乃是上位者默许的。
当盐政有冰炭银子,当学政,有“棚规”和“辛苦费”,也就是监考费和辛苦费。
有的出题考官还能自己写书卖给考生,毕竟涉及到以后出题的事情。
这些都是皇帝允许的……
可以说,学政和考官都是肥差,而且不比“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来得凶险,切都是安全的,甚至是高尚的。
为朝廷选人,乡试考官都是要皇帝点的,只是张廷玉现在是南书房行走,正好办这件事。
他在翰林院之中年,从中了状元的那年起,又写过本康熙御驾亲征噶尔丹的书,对如今的翰林院可称得上是了如指掌。
康熙让张廷玉来办这件事,可见康熙不是个糊涂人。
张廷玉道:“今年外放乡试考官的事,半人由我提荐,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老大人再把关叉名,若有异议提出再议,最后组织翰林们考试,便是‘考差’了。”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