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比肩者。
单是金国都城中都,即后世的北京。被蒙古破城之后,屠城一月,死者逾百万,宗室子弟除侥幸出逃者之外,更是被屠戮一空。
若想活命,却也不是无法,先南逃至宋,继而东出RI本。此时的RI本却也非后世之国,作为藩属,于宋极端忠诚,数十年后,南宋灭亡,RI本举国缟素,更是因不愿对元称臣,这才有了元攻RI本。不过蒙古军队对海战及登陆作战实在是一窍不通……这才有了“神风”立威,也让RI本自此自认为众神庇佑之国,对一海之隔的广大陆地生出了觊觎之心。
不过那是后事,如今,那里却不失为安身之处。他却一丝如此的念头都没有,自明了了自身处境的那一刻起,虽为重生之人,却已经存了死志——他本就是已死之人,偶然得来此处,与其苟延性命,不若舍身疆场,多杀一敌,日后也便少一个祸害……
又于他五岁开蒙时,有了个汉名“康”,才知道事有不对。但即便是书中世界又如何?此时的蒙古人依旧入关屠戮,他该如何做,便还是如何做。
于是,到了十四岁时,杨康便借故揍了平章政事仆散端的儿子仆散纳坦出,及其他几名京中权贵子弟,险些打出人命。
虽已非章宗在位时对王侯子弟管束那般严厉,但此事当时闹得颇大。即便完颜洪烈心疼儿子,却也没法再保他继续在京中呆下去了,且又知这儿子自小不喜读书,带着一帮子家奴之子整日介东游西荡,说是要做大将军。如今却也正好,完颜洪烈干脆请旨把他弄到了张家口去练兵。原想着他若吃得住苦头,倒也是一番历练。若吃不住苦头,也可让他趁早绝了那番心思。
杨康自然是吃得住苦头的,这本就是他的本意。原以为不出两年,他便丧命在关外,却未曾想到,这不要命的拼杀,反而让他拼出了一条活路来。
至于得了这陕西都统府都统之职,却完全是意料之外了。
总之,这几年杨康是忙于战事、驻防,如今一纸调令调他入京,他也只是苦恼于不知京中又是谁多生了事端,自己何时能重返边塞,却哪里还有心思去想其他。
况且,前世今生加起来,那书他已是三十多年前才看过了,其中内容早已模糊。一些记起的片段也是颠三倒四,他又以为他所行之事与江湖恩怨并无太大牵扯——什么江湖恩怨,武功秘籍,儿女情长,不过徒增烦恼而已,若有暇,便是扛着锄头学农人垦地,也比折腾这些有的没的强上许多——便索性不再寻思那些书中之事,只潜心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