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八年十二月初,大同总兵姜镶得知战况之后,认为清人不会长久,(于是率亲兵袭杀在大同坐镇的恭顺侯吴惟华,重夺兵权,并宣誓归明)、宣府总兵王承胤、唐通也先后响应,并杀清军降将。多尔衮却没有精力派兵去围剿。吴三桂也暗中与高升建立起联系,表明了归明之心,但多尔衮一直防着他,将他软禁在京师。
崇祯十八年底,多尔衮终于决定撤出京师,再迁都回盛京,走了李自成的老路。有人提议将京师的人口和财富全部掠夺走,有人甚至还建议屠城。
但多尔衮经过慎重考虑,还是放弃了这种极端的手法,这倒不是他仁慈,而是有各方面的考虑。
首先今时不同往日,以前入寇的时候,女真人占据很大优势,除了像关宁军这样少数军队,其他几乎不敢正面交战,所以女真人可以来去自如,也可以大摇大摆的带着劫掠的人口和战利品回去。
可现在是撤退,说难听点,甚至可以说是逃跑,这要是带着那么多人口,这不是拖累吗?一旦被明军抓住机会,反而会得不偿失。至于搜刮财富,去年就被李自成搞得差不多了,现在再抄也抄不出多少。
至于屠城,则更不可取,这里可是明国的都城,在这里搞屠城,除了发泄一些怒火之外,不是激怒后方几十万明军拼命吗?而且这些人还是投降了大清的,还不如留着,也方面大清在其中安插奸细,甚至利用他们在明国朝堂搅出一些风波出来。毕竟这一年来,大清为了笼络人心,还是制定了一些不错的政策,如果崇祯再回来后统治不得人心,这些人说不定还会怀念大清。
再说,大清好歹也以正统的名义入驻过这里,将这些人当成了大清的子民,岂可屠戮自己子民的意思?李自成当初也没这么干啊,难道大清连李自成那些流寇都不如?
种种考虑之下,多尔衮只带走了部分权贵和官员,有的是怕遭到清算自愿跟随,有的是被迫。
博洛率部断后掩护,高升随即进驻京师,并第一时间派出队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