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这不是大家都能看得见的病因,而是来自心理,纵使天祚对纳兰说再多的你要放宽心,纳兰也应承下来了,但……心里该不痛快的时候还是会不痛快。
以前天祚总听人说红楼中的贾宝玉就是以纳兰为原型而作,但天祚真心觉得林妹妹才应该是以纳兰为原型而作的。和贾宝玉那种终日厮混于内室的纨绔子弟相比,明显纳兰要更加的务实能干一些,能文能武,对于政治也有自己的见解,只是身体太差,性格太忧郁。
天祚真的想不明白纳兰在愁什么。父亲是人称明相的明珠,他自己本身也有官职在身,后台可以说就是康熙了,虽然妻子早亡,但也没见他少了红颜知己,他的才情和学识都是国家公认的,无人不赞,家底殷实,政治前途一片光明,感情上也没有求而不得,无论怎么看他都不应该是会觉得各种忧郁各种愁的人。
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先天性格了,像天祚这号没心没肺的,也确实少见。
纳兰在病逝的前七日,还在渌水亭设宴,留下“集南北之名流,咏中庭之双树”的诗词,却不成想到,这咏夜合花,竟成了他的绝唱。
彼时天祚也收到了邀请,只是他怕因为他的身份去了反而让与会者不得痛快,这才寻了理由推托了去,但也礼数周全的送上了道歉的礼物。派去送东西的人回话时还说纳兰看上去心情不错,与天祚道谢,戏谑的回话说,那就替我回去好好谢一下王爷的赏了,只不过,我这边可没有什么好回的,还望王爷能够原谅则个。
都是寻常的玩笑,天祚当时还想着,哼,等你下次办小宴,只邀请皇家学校时相熟的同学,看我不去吃穷你。
结果……这样的想法,大概只能永远成为想法了。
纳兰出殡之前,天祚还和康熙一同前去灵前吊念,带着福全,和几个铁帽子王,场面不可谓不大,但只有大家心里清楚,这哪儿是为了给纳兰面子,不过是想要真心诚意的来送上旧时同窗最后一段路罢了。
纳兰的父亲明珠白发人送黑发人,还是这么一个有才有能力的儿子,这对于他的打击不可谓不大。
天祚看着他一夜变白的斑鬓头发,心里也很是感触。
康熙二公元1687年,乌娜希的船队终于从北美洲回来了,幸不辱命,他们找到了北美洲,并发现了当地的土著,以及移民的欧洲人。于是,乌娜希同学很是高兴的挽袖,一脸兴奋,整装待发的带队去找欧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