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计较, 但你二人也该多多注意才是。虽是在你宫内, 但这白日的……”杨坚瞧着玄炜那通红的面色喉结上下动了动, 随后化成一声叹息。“起来罢, 父皇过来瞧瞧你。一猜就知道你还在忙着这些折子, 没听父皇的话好好休息。”
杨坚说着坐了下来,拿起玄炜手边的折子瞧了起来。原本他以为这小子想把世家大族搬到了就胆子够肥的了, 没成想胆子更肥的事情压根还没和他说呢。
“嗬, 你这可真是大刀阔斧!这般胡来也不怕将朝政搞垮么?你说说看,你这究竟是怎么个意思?”这主意看着虽然是胡闹, 但是杨坚知道他二儿子既然坚持这么做肯定是有他的想法。
更何况这样的想法实施下去,对于坐在皇位上的人可是大大有利的。杨坚掂量着能将三省六部全都搞完的时间不免多想了一些,到时候坐收渔翁之利的怕是他的幺儿了。“朕堵住你的嘴了么?”
玄炜听他父皇的语气似乎是怒极反笑, 连忙先磕头先道了个惹他父皇生气的错,随后才将他的想法娓娓道来。
无非是在君主集权顶峰的清朝和明朝待习惯了, 然后把宋朝的官员吓唬怕了, 到了隋朝依旧想让大臣们乖乖地听他的话。虽说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也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在玄炜眼中还是远远不够的。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三省分别掌管对诏令的制定、审核与执行。因为这三省的存在,使原来独立的相权分属三个部门。部门多了人就多了, 紧接着事情也就多了。最终导致的结果往往是相互掣肘、职责混淆。虽有政事堂之设以协调矛盾, 然而并未能收到预期效果。
容若和他说过资治通鉴里的一段唐朝的事情。说唐朝的宰相太多,一有事请就七吵八嚷,吵来吵去也没吵吵出来个结果。「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
然后又说唐朝的官名乱七八糟, 除了中书令、侍中、尚书令等原三省长官外,后来又来了尚书仆射、参议得失、参知政事等官名。其实追根究底,那些人做的活儿都是宰相应该做的。「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这些弊端暴露出来了,坏的结果也就紧随其后跟着出来了。「有宰相之职,而无宰相之权;有宰相之权,未必有宰相之责」及至中唐以后,乃导致宦官擅政、朋党为奸等弊政。
玄炜说得嘴巴都干了,幸亏他记性好,要不然这么一大段话可要了他的小命了。杨坚听着玄炜说的话不断点着头捋着胡子,随后细细地瞧起了容若写的折子。
容若瞧着杨坚看着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