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但因他和玉罗刹的关系,从小到大,戚少商都是‘师父师父’的混叫着,只有顾惜朝,叫玉罗刹的时候,是师父,叫他的时候,是小师父。
他一方面因为知道这个徒弟出身微寒,心思敏感,打小心中自有丘壑,所以并不多愿多去束缚他。另一方面,想着玉罗刹比他更懂人情世故,谋略文章,且生性骄傲狂妄,由他来教顾惜朝,再合适不过了。
不想,他终究还是错了。玉罗刹的骄傲,源于他有骄傲的资本,出身富贵,少年高位,资质惊艳,这些缺一不可的要素,促成了他独一无二的骄傲,乃至狂妄。所以他曾执着于权势,最后却也能放手。
但顾惜朝不一样,他从小因为出身,受的最多的是别人的冷眼,是嘲讽,是看不起。于他而言,只有出人头地,才能摆脱与生俱来的枷锁。他的骄傲,混合着自尊,看似强大,实则脆弱。
“小顾。”舒烨放低了声音,“我回答不了你这个问题。可我知道,你做错了。你文韬武略,惊才绝艳,追求功名利禄,这没错。你错在,不该让那么多无辜的人,为了你的追求丧命。”
“我未曾想过让你成为一个善人,一个好人,却希望你至少能有自己的道德底线。万物有灵,却只有人被称为万灵之首。天下间大善者少,大恶者亦少。每个人的心底,有善念,也有恶念,而人之所以称为人,就在于这世间的大部分人,能束缚住心底的恶念。”
“小师父。”顾惜朝愣愣地抬头看他。
“小顾,你做错了事,就该受到应有的惩罚。”舒烨将他从地上拉起来,“明日赵佶会下旨,将你发配边疆,戴罪立功。你因一己私欲杀了多少人,来日就需要十倍百倍千倍的救下无辜的百姓。”
他最后道:“师父回答不了你的问题,便让那些颠沛流离,活在战乱之中的人,回答你。”
“师父,你要去哪里?”顾惜朝从牢房里追出两步,问他。
舒烨未曾回头,一如来时般,缓步走出牢房:“去我该去之处,小顾,保重。”
顾惜朝望着他的背影,直到目送着舒烨走出大狱,再不看不见他的背影。心口突然一痛,两滴眼泪不由自主的便落了下来。
他有预感,舒烨这一走就意味着永别。从今往后,无论沧海桑田,他再也见不到两位师父了。
舒烨将一瓶十全大补丸当成仙药送给赵佶后,赵佶大手一挥,大方的答应了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