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派系,这新进士大多都会成为那个考官的门人。
当然这好处大多是正考官的,可副考官做的好,也能分杯羹。
只是王仁却一点分杯羹的想法都没有,若非康熙任命不可推辞,他恨不得立刻撂挑子不干。
一般来说,这考官应该是从翰林院里挑选,但是不知道康熙这次中了什么邪,或者是因为……翰林院的人大多和八阿哥交好,被康熙防备了吧。这次的主考官和副考官竟然都不是翰林院的人,只是这主考官以前曾任内阁大学士,才没让翰林院的一群人上奏折反对。
主考官为赫舍里氏家族人,是元皇后的娘家。虽如此但是这位主考官和元皇后是远房堂兄妹,关系较远,太子的事情他没有被牵扯进去。另外就是这位主考官如今已经五十多岁了,和康熙差不多的年龄,已经打算最迟明年辞官回乡养老。
康熙选这么个人出来,其心可知。
而且会试是考三场,三日一场,一共九天。从第一场开始考,直到考完考生才可以离开。而在这几天内,考官要严密盯牢,一旦出了徇私舞弊事件,考官要负全责。
责任大,麻烦多,还累。因此王仁对这个工作真是一点好感都没有。
即使再不喜也要认真做,第一场开考前进场的时候,王仁就特地跑门口盯着。为了防止携带任何作弊小纸条,盯着门口的侍卫一个个检查那些考生所携带的东西。
进场的时候检查的很仔细,做好的食物要切开,穿着的衣服也要解开给看过里面,可以说是从头到脚彻查到底。清朝科举若是发现徇私舞弊所给予的惩罚很严重,是要剥夺起科举的权利,甚至会打入大牢。但总会有些抱着侥幸心理的人,被搜查出带着记载东西的小纸条,为了杀鸡儆猴,便绑在门口旁边的柱子上,作为警告。
除了有私底下携带小纸条的,还有冒名顶替的。王仁就凭着看相发现了好几个。这人的面相与递过来的身份文牒上的信息完全不符,除了替考以外便没有其他的可能。
而在这批考生中,王仁竟然还看到了两个人。是贾家的人,其中一个竟然就是贾宝玉。
现在的贾宝玉完全不是平日里那被千宠万宠的宝贝,脸上没有了以前看到时候的稚气和天真,他更加的成熟了,身上带着一丝颓废的气息。王仁惊讶的看了他一眼,沉默的看着他解开衣服,打开食盒。
食盒里的吃食也简单粗糙的很,竟然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