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王义原来的名字不叫王义,叫……狗儿……
算了,这个名字还是不要提了,农村出身的孩子能有多么好的名字呢。贱名儿好养活。
王义的父亲是村里的里正,虽然小但也毕竟是个官儿。但即使如此家中还是没什么钱。这个村子本来就有些穷。王义的上面有一个大哥,大他好几岁。在王义还是个婴孩的时候,他的这个大哥便已经开始去隔壁村子的私塾偷偷的听课自学,而后一个意外得到了那个私塾教学先生的赏识,竟然愿意不要学费也要收下这个学生。而王义的大哥也当真没有让先生失望,诗词歌赋的天分极高,读书也是非常好的,十几岁便得了功名。
单独将王义的哥哥拿出来,那也算是个种田文的主角了吧。出身草根却有才华有能力,运气还好,他的人生路妥妥儿就是一个走上人生巅峰的过程。王义站在哥哥身边那就是个陪衬。
王义的父亲是个吝啬鬼,他从不在自己认为没有价值的事情上投资,一文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更别提给王义花钱让他也跟着去私塾。但是王义的哥哥不同,那是一个小小年纪就有了功名的人,若真能一日得中举,那银子岂不是快速的来?因此王义的父亲在对王义的哥哥和对待王义的时候态度完全不同。王义的哥哥需要钱,大方的给。王义想要一件好一点的衣服却都没有。两人的落差太大王义心中难免有芥蒂。王义也曾想过像哥哥那样去隔壁私塾偷听,然后展露自己的才华让那个教书先生欣赏,从而也能考取功名。
想到这里王义就去做了,事实上他也的确比自己的哥哥更加的聪明,更懂得如何举一反三,先生说过的东西他一次就能记住,先生说的东西他很快就可以理解。而他也将自己做的策论交给了交书先生看,那时候的王义不过才六岁。他的文采明显比自己的哥哥要强很多。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教书先生也是要吃饭的,他已经为王义的哥哥破过一次例了,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破例不要钱的收学生。这若是传出去让别人知道了只要有文采的人他都免费教,那他以后还要靠什么吃饭呢。当初王义的哥哥来学堂免费学习就已经让其他孩子的父母颇有微词了,若不是王义的哥哥小小年纪便有了功名,估计也堵不住其他人的嘴。不管怎么说,这个例子破不了第二次。因此教书先生为了避免被这个孩子纠缠,说了昧良心的话:你这策论写的很糟糕,字也很难看,不行。
实际上孩子的策论写的很不错,以六岁的小孩子而言,这可以说是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