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常见面,所以早就忘记了。
“回王爷,小人姓齐,名乐山。”掌柜连忙报出自己的名字。
“乐山,齐乐山,好名字,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本王希望你能够跟你的名字一样,是一个仁德之人。”李慎赞叹一句,再怎么没文化,李慎也是在国子监读过书的人。
国子监论语是最基本的,开蒙后就得学习的圣人之言,这跟他前世的记忆没有关系。
“王爷果然文采卓越,小人佩服。
小人一定谨遵纪王教诲,成为一个有仁德之人。”齐乐山连忙称赞。
不过李慎却斜眼看了他一眼,心道,尼玛,我卓越个der,你这是在夸我还是在贬低我,一个论语,十岁以下孩童都能够背诵的东西,这还文采卓越呢?
这就像一个三十多岁的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然后被人夸赞聪明,连一加一等于二都知道。
看来这人跟王玄策差不多,也是一个死板的人,不会王洪福那一套。
不过李慎倒是觉得挺好,在钱庄做事,不死板是要出错的,这样的人能守住纪王府的钱袋子。
李慎也没有多做计较而是询问道:
“钱庄的储蓄情况如何?”
这才是他关心的问题。开钱庄的目的就是为了聚拢钱财,李慎不懂金融,不懂投资,但钱庄的业务也不少,
飞钱就是其中一项。还有存款的保管费,贷款的利息,都是盈利手段。
“回王爷,目前钱庄存钱的总金额八百多万贯。”
“才八百多万贯?”
齐乐山刚说完李慎就惊讶的问道。
这个数字若是平常人看来已经很多了,可李慎知道这都不足大唐所有钱币的一成。
据他了解,这些年朝廷多次制造钱币,来应对市面上钱币不足的情况。
而造成这个原因的就是李慎他自己。
李慎的产业商品价格昂贵,工坊工钱增加,尽管李慎在控制,可还是有一些通货膨胀。
只不过因为辽东道和北方各部落现在也开始用铜钱,分担了需求量,所以膨胀的并不多。
可天下财富出长安,长安城商贾最多,钱币流通最大的地方,李慎估计怎么也得有一千多万贯储蓄量。
“启禀王爷,小人也调查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商贾们比较害怕,一是怕钱财没有了,二是怕他们有钱的事情被知道。”
看到李慎眉头紧皱,齐乐山连忙解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