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为知己。
环都少时受过前代陈州侯的帮助,心中一直感念,因此自己发达后不惜荡尽全部家产来帮助陈合发展陈州,帮助陈州百姓脱离贫困。
虽然经商之计源于赵桥伯,但若没有环都这份自我牺牲的忠义之心,陈州也绝不能变成现在富裕大城的面貌。
这环都而今在陈州的声望极高,却始终甘居幕后辅佐在陈合左右,自然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但若说他毫无野心,却也非是如此!
此人的野心便是要将陈州打造成大商最大最富裕的城市,成为大商所有贸易的中心,天下财富的归处——这大概是所有经商之人的终极目标与理想!
如此野心之下,自然要将陈州破旧落后的城市面貌推翻重造。只是他们虽然有钱,但那些城市建造所必需的工匠、人才却是没有一个——按理说这些工匠大多是奴隶,陈合身为贵族印度那个有一些的,只是陈州以前太过贫穷,这些值钱一些的奴隶早已经被陈州侯变卖,所以到了陈合主事时即便想要从别的诸侯手中购买、网罗也难乎其难。
正是因为这般情况,陈州发展了数年,钱是有的,整个城池的变化却并不多。为此可是叫环都忧愁了许久。
不想去年年末一场大战,竟是叫这大难题给解决了!
起初,内乱刚刚爆发时,陈州着实是吃了周边诸侯的大亏好几趟,但是在郑伦来了之后,陈州很快变得安全起来,陆陆续续的四散在外做生意的陈州百姓也回来了!
很快,环都便发现来到他陈州的人不仅有他本城的百姓,还有其他地方流亡而来的难民,不由得眼前一亮,立即派了人将难民中的工匠聚集了起来——这还嫌不够,另外又派了几支人马到周边收罗起了人才。
陈州这一下就笼络了一百多名手头有本事的工匠,叫环都那段时间美得都要冒泡了!
等到“太师十策”一落下,环都更是借着“贱民制”的由头进一步笼络这些工匠,千方百计给这些流亡而来的人捏造了三代皆为奴的“家族履历”,使他们符合“贱民”的条件,获得了远比奴隶自幼的贱民身份。
如此一来,这些出身奴隶的人自然对陈州侯十分感恩。而根据“贱民制”的规定,这些工匠又需三代之内都居住在陈州“考核”,之后才能成为良民,他们的人身自由可谓进一步被陈州套牢!
有了这批工匠,环都再没有顾忌,立即开始大费钱财,进一步扩建陈州,将所有的房屋推倒,开挖大大小小的沟渠,利用这些排污的沟渠将城市划成不同的区域,然后开始建造房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