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这件玉玺,玉质和之前的线索完全吻合,又符合战汉这个大时期的种种特征,而秦朝也在这个大时期之内。
那么,这件玉玺,就应该是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六人几乎是同时喊了出来。几乎是同时,那就不是同时,略有错落,还真有点儿回声的效果。
饶是他们算是见惯了重器珍宝;开启秘藏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这接二连三,还是被冲击得有点儿控制不了情绪。
柴窑梅瓶、《兰亭序》、传国玉玺,这可都是千百年来已经失传的东西!
不过,这传国玉玺,有一点和他们之前想象的不一样。
那就是,残缺之处,着实不少。
最大的一处残缺,位于传国玉玺的一处“上角”。简单来说,传国玉玺的结构,相当于下部一个扁方块,上部一个五龙钮;这个“上角”,就是扁方块上部的一个角,而不是处于印文面的下角。
这个缺角,呈现不规则的三角形,最大处有个两厘米左右;缺角截面,还有一丝细小的裂纹,应该是受到猛烈撞击所致。
综合种种史料,这极有可能就是王莽时期被摔掉的那个角。史料也说当时“以金补之”,究竟补没补不知道,但现在肯定是没有补金在上面了。
不过,这是一处“上角”,所以补上是相对容易的,因为可以借助钮部来固定,应该无须太复杂的工艺。若是“下角”,那就麻烦了,补的时候首先不能破坏印文,而且还得更加注重防脱落处理。
除了残缺的这处“上角”,玉玺的四条边棱上,都有细小的磕碰;一处立面上,还有一条斜着的、长近三厘米的皮裂纹。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